设为首页  +  加入收藏
  学院简介
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

济宁学院初等教育学院(原山东省曲阜师范学校)简介

信息来源: 发布日期: 2023-06-30浏览次数:

济宁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前身是山东省曲阜师范学校,位于有“东方圣城”之称的孔子故里山东曲阜明故城内,西邻孔庙、北近孔府,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优越,是世界上距离孔子最近的高校。

追溯曲阜师范学校的办学历史,应从衍圣公府在此辟建“家学”算起,距今已有近1800年的历史。孔府家学先后经历了“家学”“庙学”“三氏学”“四氏学”等阶段。据《阙里志》记载,魏文帝黄初二年(公元221年)在孔庙旁设立庙学合一的孔氏“家学”;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(公元1010年)改家学为“庙学”,专教孔氏子弟;宋哲宗元祐元年(公元1086年)“监建学社庙之东南隅”;明太祖洪武元年(公元1368年)冬十二月改庙学为“三氏子孙教授司”;明弘治十一年夏(公元1498年),“兖州知府龚宏重修三氏学成……又为便门以通庙……”;明代陈镐绘曲阜城内部局图标明,学校前半部一度为“察院”所占,后半部仍为孔氏家族主持的“三氏学”;万历十六年(公元1588年)“三氏学”加入曾姓,改名“四氏学”;万历四十二年(公元1614年)又“迁建四氏学于庙西观德门外”(曲阜一中旧址)。康熙五十年(1711年),“在阙里街东侧立学使校士馆,即兖州考院东棚”,为曲阜、宁阳、泗水、费县、成武、峄县等十四学童试之所。考院把前面的原明代“察院”扩建在内,规模有所扩大,至今院内还保留着考院仪门、大堂、二堂等建筑以及碑刻等文物。

曲阜师范学校兴办师范教育也有118年的历史。1905年,在清末兴办新学的浪潮中,曲阜考院改建为“曲阜县官立四氏初级完全师范学堂”,孔子76代孙、衍圣公孔令贻为学堂首任“总理”。此后先后更名“山东省立曲阜师范学校”“山东省立第二师范”“山东省曲阜师范学校”。2000年,曲阜师范挂靠原济宁师专招收五年一贯制师范专科,开始专科办学新探索。2008年11月整建制并入济宁学院,正式定名为济宁学院初等教育学院,从此踏上了师范教育的新征程。曲阜师范学校素以历史悠久、底蕴深厚、传统优良、广育人才著称。1926年校内就成立了鲁西南地区最早的中共党组织——“中共山东省立二师支部”,1929年进步师生因公演反封建历史剧引发轰动全国的“子见南子案”,1931年联合鲁南七校师生在兖州卧轨截车要求南下抗日事件轰动全国。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楚图南等曾在此执教,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,著名文学家贺敬之、吴伯萧等曾在此就读。百余年共培养各级各类人才4万余名,为我国的革命、建设和改革事业,特别是当地教育和文化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
建国后,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,曲阜师范获得较快发展,办学规模不断扩大,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,是山东省首批“重点师范学校”和“规范化师范学校”,成为山东省、济宁市、济宁学院儒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体验基地。先后被评为全国“教书育人先进单位”、山东省“德育工作先进单位”“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”等。

2019年学院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先后被中国孔子基金会授予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基地”称号,被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授予“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”称号,被山东省党史研究院授予“党史教育基地”称号,被山东省社科联授予“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”称号。2021年被山东省民宗委命名为“山东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”暨“山东省宗教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”;2022年被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为“山东省师德涵养基地”,被济宁市妇联公布为“济宁市妇女党性教育基地”,2023年被济宁市委公布为“全市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”。

现占地面积78亩,拥有南北教学楼、科技楼、万里图书馆、万里网球场、逸夫体育馆、塑胶操场、学术报告厅、学生公寓等建筑,其中教学楼两栋,教室34口,宿舍楼7栋,宿舍295间,总建筑面积3.1万平方米,万里图书馆藏近7万册。现有小学教育专业(师范类)专科、学前教育专业(师范类)专科和五年制专科小学教育专业,共计教学班10个,在校生近400人。设置办公室、教学科研办公室、团委(学生科)、安全保卫科、后勤保障科等5个科室,教职工39人,其中教师31人,教授及副教授24人。

初等教育学院将在济宁学院党委行政正确领导下,以时不我待,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,团结一心,开拓进取,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深入推进综合改革,着力培养优秀师范生,为把济宁学院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作出应有的贡献。

(2024年10月更新)